南方阵营宋国与北方阵营齐国于9月30日在齐国王城展开了第三轮阵营对决。战前宋国就做好了部署。以国王令号令全军向炎南集结,充分利用了本国刺探齐国,在炎南有复活点的优势。准备先攻炎南再剑指小将,一路进攻,夺取这场国战的胜利。想法是美好的,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9.30宋V齐
彼时刚过晚上8点,宋国铁骑就踏破边境的宁静,浩浩荡荡的涌向炎南。齐国并不是弱小之辈,早就调兵遣将,在小将筑起防线,静等宋军来犯,必叫其有来无回。
宋国虽然做足了准备,也有自己的计划。在国战刚开始时,他们并没有贸然强攻。指挥官命令全军暂缓进攻,先以小分队骚扰齐国的阵营,同时静等国战的加成。齐国将士起初严阵以待,紧盯宋军动向,可随着时间推移,见宋军只围不攻,将士们心中难免生出懈怠之意,小将处的防御渐渐弱了下来。
宋齐两军厮杀了十分钟左右。宋国指挥官眼见时机成熟,且北方阵营已经微乱。当即在嘟嘟中大喊:“全军复活!切换和平模式!”紧接着,第二道国王令乍然出现,“接我大令,推小将!”刹那间,呐喊声震得大地发颤。早已蓄势待发的宋国将士如猛虎下山,攻势如虹,直向着小将轰击而去。
“轰!轰!轰!”无数技能携带着凌厉的气势就在小将身上炸开。小将的血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,5%,5%的坠落。齐国将士慌忙间拉出集结令,号令全军回身反扑,刀光剑影中血肉横飞,炮弹四射。伴随着两军激烈的厮杀,小将血量持续掉落。当小将血量降至60%时,齐国调集精锐将士死守,堪堪保住小将血量,致使血量一度凝滞不下。宋国指挥官见状,毫不犹豫掷出帮主令,使进攻力量再度提升。
“杀!”宋军士气暴涨,攻势愈发猛烈。他们全体不顾自身安危,原地在小将脚下战斗。小将的血量再度“哗哗”下滑。40多分钟的鏖战。鲜血在小将周边流成河,宋国将士折损不少,却始终牢牢掌控战局,硬生生顶着不退一步。转瞬,随着一声巨响,小将轰然倒下,宋国终于击败小将可以向大将进军了。
首战告捷,宋军迅速向齐国大将进发。此时齐国已经抢先拉出国王令,聚集全国兵力守在大将脚下,誓要死守最后防线。宋军趁胜追击,抵达后即刻拉出帮主令发起猛攻,大将血量迅速掉至90%。可齐国早有准备,在大将血量下滑的瞬间,就给大将加血,大将血量转眼就回满100%,又精神抖擞的伫立在那里。
宋军连续作战近一个小时,将士已显疲态,而北方阵营的防守愈发的坚固。宋国将士多次强攻,都无法突破大将的防线。当国战规定时间即将结束时,宋国指挥官不甘的放弃了加时。最终宋国遗憾的败北回城。结束了这场阵营之战!
10.1齐V宋
金秋十月,朔风卷地,齐宋两国边境再起战云。这是第三轮阵营战的延续。齐国铁骑踏破宋国边境,开启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进攻战。彼时宋国国力远逊于齐国,战前便定下“以杀止攻”的被动策略,而齐国则携碾压之势,立誓直捣宋国核心,先斩小将、再砍大将,以一场完胜彰显强国威严。
国战号角刚落,宋国便率先拉出大令,将士们如狼似虎,齐齐扑向齐军前锋,刀光剑影间只盼着以杀戮阻住敌军的步伐。然而齐国早有准备,国王令应声而起,代表进攻的红色令旗在小将上空出现,无数齐国将士蜂拥而至。他们默契十足,前排将士列阵抗住宋兵的冲击,后排弓手和法师的攻击如雨幕倾天而下,直逼小将,其攻击道道都带着破竹之势。
宋国小将是齐军的主攻目标。起初宋兵能凭借地利之便顽强抵抗,可齐军攻势太过凶猛,密密麻麻的将士把小将围得水泄不通,刀剑劈砍声、技能碰撞声、将士惨叫声交织成一片,战况十分惨烈。只见小将血量哗哗下滑,每一次齐军的集体冲锋,都能将其血量硬生生削去10%。宋国将士拼死守护,甚至不惜以身体挡刀,却终究抵不住齐军一波猛过一波的攻击。
激战了七八分钟,这已经是宋军的极限了。随着齐军一阵震天呐喊,小将空血倒下。宋国将士来不及惋惜,急忙拉出大令,把大军尽数调往大将,企图凭借最后一道防线死守。可齐国岂会给对手喘息之机!杀红了眼的齐国将士无需号令,自动转向大将,发起了新的冲锋。
大将前的厮杀更为惨烈。宋国将士知道这是最后的防线,个个抱着必死之心,各色技能倾泻而下,试图阻挡齐军。但齐国兵力优势在此刻彻底显现,他们前仆后继,即使有士兵倒下,立刻就有新的将士补上来,后续援军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过来。大将血量以稳定的速度下降,从满血到80%、60%,再到50%!宋国将士立刻接到了大将的求救报警令。全国将士接令支援,试图能阻挡一二。
可齐军的攻势不减反增。“接大令!放大招”齐国指挥官的吼声穿透战场,一道大令,凭空而出。齐军将士猛然增多士气暴涨。他们如猛虎下山,冲破宋军的抵挡,直扑大将,刀剑挥舞间,大将血量再次飞速下跌。
大将濒临死亡,关键时刻,齐国拉出最后一道大令,这是总攻的信号!无数将士齐声呐喊,声音震彻云霄,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大将,顿时大将被无数技能包围,周围漫起了刀山火海。宋军拼尽最后力气抵抗,却如同螳臂当车,根本挡不住齐军的攻势。终于,在一阵惊天动地的撞击声中,大将血量清零轰然倒下。齐国进攻胜利了。

